乍看之下這個標題似乎沒有甚麼好寫的.清酒的味道就是清酒的味道啊,跟雞排有雞排的味道,西瓜有西瓜的味道一樣不是嗎?但常吃一樣東西的朋友就會曉得,拿雞排作例子好了,A攤的雞排可能放的甘梅粉比較甜、B攤的雞排裹的粉炸出來比較脆等.雖然平平都是雞排,但細分的話,還是會有些許的差異.
另外一個好的例子是紅酒.紅酒的味道有酸度、單寧、甜度等等,不同等級的這三種味道,就可以拼湊出不同的紅酒.如果加上前中後味,那選擇就更多了.
對筆者而言,清酒的味道比紅酒更多.雖然都是米製酒,清酒有的喝起來愉悅爽快、有的則苦澀煩悶.這麼多樣的感覺,絕對不可能只靠著少數味道的組合而成的.因此,本篇文章就來介紹一下清酒的各式味道
日本酒度決定了甘或辛
清酒有一個標示叫做日本酒度,是標示清酒內含糖的比例.如果是正的數值(+)代表清酒為"辛口",如果是負值(-)則為"甘口".一般來說,日本酒度的絕對值大約都是1以上,很少看到有日本酒度是-0.5或是+0.7的.
就筆者的經驗而言,日本酒度+1.0到+1.3之間是中庸的日本酒味道,不會太辣,也不會有很明顯的甜味.若日本酒度高於+1.4或+1.5,則清酒口感會開始出現辣味.若是日本酒度高於1.6,筆者就難以下嚥了.值得注意的是,日本酒的"辛口",也可以細分成很多種類.日本酒度在1.4~1.5左右的主要是些微的刺激感,也就是"辛",但超過1.6之後的酒,便能嘗到如西班牙辣椒醬之類的"辣味".同時,日本酒的"辛口"也包含了紅酒的"dry"感覺,筆者更喜歡稱呼為"澀"感.最後,有的清酒在入喉時,喉嚨會有些許的刺激或灼燒感,有點像講了很多話/唱了很多歌/喝完高粱之後,喉嚨的感覺;此種感覺也被歸類到"辛",但筆者更喜歡稱呼為"刺激感".
至於負的日本酒度所帶來的口感,絕對值較低的(例如-1.0至 -5.0之間)給人"清甜"、"回甘"之類的口感,也就是"甘口".但有些氣泡酒嘗試達到甜香檳的地步,則日本酒度可達到 -50(微甜),甚至 -70~-80(甜酒感).相較於"辛"有許多種不同的變化,"甘"的味道相對單純些
– 僅有"甘"或"甜"的分別.
酸度與旨味
日本酒的另一個標記數值是"酸度".這個比較容易解釋,但其酸味也不是醋或是檸檬的酸,而更貼近紅酒或食物的酸味.其實,酸在日本是一個很常見的味道,甚至被引用至日常用餐的環境(例如加了梅子的飯糰、醃製的酸蘿蔔等),與臺灣人吃飯大部分以鹹味為主相當不一樣.筆者自己的經驗當中,"酸"通常跟食物壞掉有關係.雖然現在分辨得出來食物壞掉的酸與正常食物的酸有何不同,但對於這種味道還是敬謝不敏.
旨味,日文的發音是うまみ(umami),英文甚至沒有一個自古以來相對應的字,因此Google翻譯會譯成"taste",維基百科則是音翻了這個字,註解則是"食物香的味道"(savory
taste).在人類的歷史當中,旨味是比較後期才成為味道的.最早在1908年由日本化學家池田菊苗先生提出,到1985年才被承認為是5種基本味之一.它是谷氨酸(glutamates)及核苷酸(nucleotides)的味道,在早期的希臘、羅馬魚醬Garum當中,就有這種味道.比較現代的參照是肉味或是味精.總而言之,筆者因為從小並沒有受到這一方面味覺的教育,因此到後來是喝過菊水 純米酒才知道旨味是甚麼樣子.而我必須說旨味很棒!是一種獨特且幸福的味道.事實上,我在選擇日本酒的時候,會刻意地選擇旨味重的酒,我覺得拿來搭餐真是再棒不過的選擇了.在我的經驗中,菊水純米酒、出羽鶴的飛翔之舞、還有英勳的純米大吟釀都有很濃郁的旨味,喜歡的人不妨可從這幾款下手(菊水是最便宜的).
是韻味還是劣品? 苦味
另外有一個關於辛口的味道是"苦".據說很多人愛這一味,認為這樣的口感才有Fu(更不用說價值不菲).筆者不好此道,而且劣質清酒與壞掉的清酒,同樣也有苦味,筆者到目前為止雖然有fu的苦與劣質酒苦都喝過了,卻沒有辦法分辨有甚麼不同.也許有酒友可以指教一二,筆者會非常感謝的~目前看起來,如"藥粉"般的苦味是好的、貴的苦.沒有藥粉那麼苦的苦則是壞掉或是劣質品的味道.欸…. 人各有異,這裡我就不多說什麼了,各位讀者可以自行嘗試.
前中後味與回韻
進入口中馬上產生的味道是前味.到了口腔之內才有的味道是中味.在嘴裡已經一陣子,要吞下去之前才開始有的味道是後味.而回韻,則是入喉之後,在口腔中感覺到的氣味.不是所有的酒都會有前中後韻四個階段.筆者讀到的文章大部分表示,比較基本的酒款(如本釀造或是普通酒)口感層次豐富度低,便不會有前中後味的分別.而且對於搭餐用酒來說,有前中後味有可能(1)搶了食物本身的風味,而讓吃飯的人有太多太複雜的味道,(2)在吃飯的時候並不會把酒放在嘴裡很長的時間,因此有可能後味還沒出來,酒已經進了肚子,因此並不能完全展現酒體.
筆者自己則認為,太多層次的酒不會不好,但味道可以不用變化太多次.沒有任何一個人會拿個葡萄酒杯讓可樂在自己嘴裡待上超過1分鐘,然後還說出"前味是XX香氣,中味是OO味道,隨著溫度的升高,裡面的GG味道就出來了".我覺得一款酒給我一種味道,我就很滿意了,而且一瓶酒如果放了1分鐘喝跟放了10分鐘喝味道會不一樣,我會覺得是產品有問題,而不是"要細細品嘗".你可以有一百種混合的味道,但讓我在它吞下去前全部展示出來是製造商的責任,而不是消費者需要去讓口水攪和飲料,才能察覺出你的"用心良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