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们带动了清酒风潮-大君杯日本酒贡献奖


世界上的酒类很多、从米酿造的酒类也非常多。茅台可动辄上百万人民币、高粱酒与小米酒也都是华人圈耳熟能详的酒种。同样是米酿造的酒,日本清酒可以登上诺贝尔奖晚宴、世界经济论坛、欧美的米其林餐厅,使它如同红酒一般成为世界文化,背后有一群酒业工作者不断地努力与付出,才让源自于中国的"清酒"、变成了今天的"日本酒"。本篇文章便尝试选出笔者心目中,对推动清酒产业蓬勃发展有贡献的个体们。


最早出口外国奖-菊正宗,1877


虽然日本酒起源于中国,但是现今使用米、米曲、水制造的日本酒是在奈良时期(公元710-794年),而最早介绍日本酒到西方世界的则是18世纪的荷兰学者Isaac Titsingh。而日本酒造真正开始大量酿造则是在明治维新(1868-1880年左右),而有纪录最早将清酒出口到国外的,是菊正宗于1877年出口至英国。


最佳携带奖-月桂冠,1910


清酒的现代化过程中,"小型化"以及"可携带化"绝对占用重要的因素。小包装清酒的出现一部份来自于其他饮料的尺寸改变,但将清酒带着享用的概念,则需归功月桂冠1910年将杯子作为瓶盖附在产品上,让大家走到哪里都可以用杯子喝酒。更方便的担人一口杯,则到到1964年才出现。

在清酒瓶上加个杯子作为瓶盖让消费者更容易携带

最早四季酿酒奖-月桂冠,1961

有听过"秋卸"、"寒造"、"新酒"之类名词的朋友一定知道这跟日本酿酒周期有关-秋天收割、冬天酿酒、春夏熟成、秋天出荷。这是指稻米只有在秋天收割的情况下才有的情况。假如稻米一年可以三收呢(例如亚热带地区)?假如可以保存米的质量、留着在夏天才开始酿酒呢?因为有了四季酿酒的方法,使得以往是季节限定产品的清酒,现在让你全年半夜三点到家楼下的便利商店都买得到。当然、口感的细致程度见仁见智,但是让清酒成为全年普及的产品,必须感谢月桂冠。


最早海外酿酒奖-大关,1979


有在日本跟日本以外地方喝过清酒的人一定知道日本酒运到海外有多贵。最主要的原因当然是运费与关税。但既然日本酒的原料是米、水、曲,除了曲可能要特别准备外,米与水完全可以采用当地材料(还可以冠上"地酒"之名),进而压低成本。大关是全世界第一个完成这个成就的,在1979年便于美国成立分公司并开始酿造,为国际化的便宜清酒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高级清酒推动奖-日本国税庁,1989


日本酒在世界上的兴起,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它的精品化,使得它集异国风情、高价、精致的形象于一身,老外才觉得高大上。当老外惊讶于一粒米可以研磨到只剩下50%才来酿酒,促成这个风潮的,其实是制定法律的日本政府。从二战到1989年之前,日本酒的根据酒精浓度跟酒质分为"特级"、"一级"、"二级"等,但是分类紊乱、遵守程度不高,以至于一度被日本消费者联盟称做"诈欺"。1989年出台的"清酒の製法品質表示基準"當中,才確立了由精米步合、原料米名、釀造方式等等的標示方法。同时,在纯米、吟酿等特殊名称酒开始渐渐成为消费者喜好后,也间接带动了高单价酒米的广泛种植、改善了农民贫穷以及稻米过剩的问题。对于这种清酒的转型,笔者认为日本政府功不可没。


最佳精品化奖-獭祭/旭酒造,2010年代

日本酒虽然是搭配日本料理的好选择,欧美等外国也自19世纪起便知道有清酒这件事情,不过真正将清酒与"时尚"、"精品"挂上关系的,还非旭酒造莫属。现在世界上已经有非常多的文章介绍此品牌的神奇故事,笔者也就不多赘述,但将日本酒从传统的粗旷转为纯净精致、将日本酒卖入东京、纽约、巴黎等国际都会、最终在2013年登上APEC礼品清单以及同年日本招待美国时任总统欧巴马的宴会使用酒、以及2015年美国宴请安倍内阁总理大臣国宴使用之干杯酒,獭祭不仅将自己推上了国际版面,也让高级日本酒上了世界餐桌,做大了整个市场。

当然,除了以上介绍的五间酒造/机关之外,日本国内的其他酒造或是研发新的酿酒技法、或是促进产品差异化而供给消费者更多的产品,都是促进清酒向前发展的功臣与贡献者。本次所选出的,是笔者认为在清酒演变过程当中,有着决定性或是重大参与的人,但内心是十分尊敬所有的酿酒人的。希望藉此奖项,让大家能够更认识日本酒的发展以及产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